KKR黑石凱雷等PE機構(gòu)動作頻頻 在華“掘金”

2010-12-18 10:36:08      漢妮.桑德爾

  私人股本在華“掘金”

  12月7日,中國現(xiàn)代牧業(yè)(China Modern Dairy Holdings)在香港上市后,它的投資方——美國私人股本公司KKR向其投資者發(fā)了一份通知。

  通知中的好消息是:中國最大乳業(yè)公司——中國現(xiàn)代牧業(yè)的上市定價為每股2.89港元,這意味著KKR在2008年至2009年間對該公司1.5億美元的投資獲得了2.3倍的收益。

  KKR計劃在獲得高額盈利后退出這筆投資,而這樣做的不只KKR一家公司。

  根據(jù)Dealogic的數(shù)據(jù),今年迄今為止,在收購型公司(buy-out firms)投資的企業(yè)中,已經(jīng)有43家在中國內(nèi)地和香港的交易所上市,還有19家在美國上市。與KKR一樣,許多公司不必等待多年就可以將投資變現(xiàn)。

  中國正在蓬勃發(fā)展,而私人股本公司希望能隨著中國一起繁榮。這些奉行投機主義的投資公司一般傾向于在消費市場的增長上做文章——從金融公司到汽車零售商和在線旅行社等服務(wù)提供商。

  KKR周四的聲明就突出體現(xiàn)出這種趨勢。該公司表示,將投資于中國最大的酒業(yè)連鎖企業(yè)——華澤集團(VATS),進軍中國蓬勃發(fā)展的飲料經(jīng)銷市場。

  此前,類似的投資已經(jīng)有許多筆,比如KKR對遠東國際租賃(International Far Eastern Leasing)的投資,TPG入股汽車經(jīng)銷商廣匯汽車(China Grand Auto),以及凱雷(Carlyle)投資于旅游網(wǎng)站攜程網(wǎng)(C-trip)。

  海內(nèi)外公司在中國募集的資金估計達到了500億美元——其中大部分是過去三年籌集的?,F(xiàn)在又有數(shù)十億美元資金正在通過新成立的人民幣基金募集。

  最大的私人股本公司黑石(Blackstone)總裁托尼.詹姆斯(Tony James)表示,明年該公司計劃投資資金的一半將投入亞洲業(yè)務(wù),其中很大一部分有可能進入中國。

  相比于私人股本公司投資于美國公司的4500億美元,這些資金仍然不值一提。

  但與在中國的情況不同,私人股本公司能夠讓所投資美國公司上市的情況并不多,從而無法在2010年向其美國基金的投資者返還現(xiàn)金。

  根據(jù)Dealogic的資料,私人股本公司今年從已經(jīng)在美國證交會(SEC)登記后的上市等候名單中,撤回了19家美國公司。

  還有更多的公司排在潛在首次公開發(fā)行(IPO)的“愿望清單”上。例如,今年夏末時分,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高管與私人股本公司就22項潛在交易進行了接洽,但大多數(shù)都夭折了。

  如果私人股本公司無法將所持股份套現(xiàn),并將資金返還給投資者,它們就很難吹噓過往得紀錄,并籌集新資金。

  迄今為止,私人股本公司在美國的現(xiàn)有投資還未遭遇過災(zāi)難性失敗,盡管它們投資的許多公司負債累累。

  私人股本公司重組了這些債務(wù),而且在許多情況下,它們用自己投入公司的新債務(wù)向自己發(fā)放了股息。

  但是它們尚未從這些投資中全身而退——或者通過賣給戰(zhàn)略投資者,或者在公開市場上出售股份——這并不令人意外。私人股本能夠入股美國公司,首先就是因為公開和戰(zhàn)略投資者常?;乇苓@些公司。
[page]

  戰(zhàn)略投資者對這些公司持懷疑態(tài)度的另一個原因在于,這些公司上市募集資金通常只是為了償還債務(wù)——并允許其所有者套現(xiàn),而不是為了發(fā)展。

  因此這些投資者只愿意以折扣價格購買股份,價格往往低于公司所有者愿意接受的水平,導(dǎo)致交易無法達成。

  相比之下,投資者一般認為,中國的增長潛力巨大,因而與中國相關(guān)的股份很有吸引力。

  但是它們也面臨很多挑戰(zhàn)。KKR亞洲業(yè)務(wù)聯(lián)合主管喬·貝(Joe Bae)最近在一次會議上表示:“宏觀增長并不總是能轉(zhuǎn)變?yōu)橛芰Α?#8221;

  交易的達成也不那么容易。許多在中國投資的私人股本公司,只是在所投資公司上市前不久,通過可轉(zhuǎn)換債券而持有少數(shù)被動股權(quán)。

  這遠遠稱不上私人股本公司向其投資者承諾的,對入股公司所擁有的那種掌控。

  此外,競爭正變得更加激烈。新一代中國本土干才正紛紛離開大型收購公司,去開創(chuàng)自己的新基金。(譯者/何黎)

  私人股本再度覬覦中國商機

  中國正再度吸引私人股本集團的興趣,此前一系列利潤豐厚的交易標志著,收購集團前些年在中國的糟糕記錄正急劇扭轉(zhuǎn)。

  “中國業(yè)務(wù)多年來一直有增長,但那是無利潤的增長,”貝恩資本(Bain Capital)駐香港的亞洲聯(lián)席主管竺稼(Jonathan Zhu)表示。“但近年來,我們看到了一些具有真正利潤的增長。”

  凱雷集團(Carlyle Group)退出其在中國太平洋人壽(China Pacific Life)的7.5億美元投資時,預(yù)期將進賬50億美元,相當于投入資金的6至7倍。太平洋人壽去年12月在香港進行了30億美元首發(fā)上市。

  凱雷對太平洋人壽的投資,將躋身于私人股本有史以來利潤最豐厚的交易行列,并很可能最終為凱雷的亞洲收購集團主管楊向東(XD Yang)本人帶來1億美元——這取決于兩年后的股價和他負責管理的25億美元基金中其它投資的表現(xiàn)。

  類似地,直到不久前還是TPG駐香港合伙人的單偉建,將因其在推動投資和出售深圳發(fā)展銀行(Shenzhen Development Bank)股份交易中的角色而得到數(shù)千萬美元——投資深圳發(fā)展銀行的交易讓TPG這家收購集團及其投資者凈賺逾20億美元,相當于投入資金的10倍。

  TPG還可能從其所持的汽車經(jīng)銷商廣匯汽車(China Grand Auto)的股份中收獲更多利潤,廣匯汽車預(yù)期將在未來幾個月內(nèi)上市,籌資至少10億美元。

  TPG在2006年買下該公司,作為與一名企業(yè)家組建的合資企業(yè),當時中國的汽車需求恰好開始飆升。接近TPG的人士表示,該公司預(yù)期將從其對廣匯汽車累計2.5億美元的投資中,得到7至8倍的回報——假定股市不大幅下跌。

  不過,隨著一批新基金的問世,對有利可圖的中國交易的爭奪將要激化。

  單偉建在數(shù)周前離開TPG,目前正在募集10億至20億美元,用于在中國投資;他將與另一家投資公司Pacific Alliance合作。高盛(Goldman Sachs)前董事總經(jīng)理胡祖六(Fred Hu)計劃募集至多40億美元。瑞銀(UBS)在香港的交易撮合高手蔡洪平(Henry Cai)剛離開這家銀行,他也計劃建立一只私人股本基金。

  據(jù)知情人士透露,貝恩資本計劃建立一只20億至25億美元的新基金,用于投資亞洲,主要聚焦于中國。(譯者/和風)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