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衰退來得更猛烈些 革新者的危與機

2015/09/01 11:18      劉輝 liuzhengru

導語:資本不值錢,所有東西都在上漲。所以,我們才會經歷輪回。

20150901103640160

全球股市輪番下跌

國際國內股市的輪番下跌,已經讓創(chuàng)投圈切實的感受到寒意,各個媒體開始特別撰文談論風險、泡沫以及離譜的估值。根據研究公司CB Insights的數據,價值10億美元及以上的初創(chuàng)公司數量已經從2010年的不到10家躍升到了至少130家。根據美國風險投資協(xié)會(the National Venture Capital Association)的數據,風險資本的投資總額也翻了一倍以上,從2010年的230億美元增加了到了500億美元,而且今年第二季的風險資本自2000年底以來首次突破了170億美元。國內的創(chuàng)業(yè)者不禁感概:“幾十家VC,很多感興趣,但就是不投。當時有投資人說你項目很好,我們很有興趣,內部在討論,但是后來不接你電話。這是很痛苦的。”“如今大量的創(chuàng)始人都沒有經歷過1999年,除了過去24個月的情況,他們基本上對金融市場一無所知。”知名風險投資人比爾·格利(Bill Gurley)在一次采訪中說,“他們覺得游戲就是這種玩法;資本不值錢,所有東西都在上漲。所以,我們才會經歷輪回。”

轉“危”為“機”,考驗創(chuàng)業(yè)者的真正時刻

談到輪回就不如穿越回100年以前,在1846到1852年,美國的電報線路長度增長了10倍多。大多數電報公司主要都是由本地小投資者投資,過剩的工作能力使得電報價格驟然下降,因此它們不得不黯然退場。10年之內,大部分電報網絡都到了一家企業(yè)的手中:西聯(lián)匯款公司。整個國家也有了任何規(guī)模的企業(yè)都可以利用的電報網絡。而且,電報網絡的迅速發(fā)展開啟了其他的重要創(chuàng)新——美聯(lián)社的誕生以及在新聞搜集、全國股票市場、貨物交易和商業(yè)信息方面的飛躍。

1880年代的鐵路建設狂潮最終引發(fā)了激烈的價格大戰(zhàn)。到1893年,美國幾乎25%的鐵路線都宣告破產。這次的輸家是債券投資者,其中的許多都是外國投資者;而贏家是J • P • 摩根公司和其他大公司,20世紀初,7家大集團控制了全國大約2/3的鐵路系統(tǒng)。對鐵路失去理性的狂熱投資為全國性的商品和服務市場的形成提供了一個商業(yè)平臺。消費者和商界成為了贏家。20世紀的許多重要產業(yè)都是在這種新興、廉價而且發(fā)達的鐵路運輸網絡上形成的,比如蒙哥馬利•沃德公司、西爾斯•羅巴克百貨公司和其他一些美國知名品牌。

在20世紀90年代互相促進的網絡和光纜泡沫中,企業(yè)投入了300億美元的資金,在10年內建造了9000萬英里的光纜。據估計,2001年只有5%的光纜處于工作狀態(tài)。以普通消費者為服務對象的公司,從亞馬遜網站到Webvan,都在危險的擴張計劃中浪費了風險資本和公眾的大量資金。但是最終,它們在全國建立了廣泛的網絡,并且把新媒體帶給了數百萬民眾。據Nielsen/NetRatings統(tǒng)計,到2006年,8400萬美國人和42%的美國家庭都可以利用寬帶上網。在這一平臺上還建立了許多著名企業(yè):Vonage、Skype、Google、eBay和Infosys。

在美聯(lián)儲主席艾倫•格林斯潘的幫助下,美國經濟幾乎直接從網絡投資狂潮過渡到了房地產和房地產信用泡沫時期。所有的跡象都表明了泡沫的到來:與歷史趨勢的背離、拋物線式上升曲線、不惜一切代價的投資心理,以及對冷靜分析的專家,如耶魯大學經濟學家羅伯特•席勒的漠視。在《非理性繁榮》(Irrational Exuberance)一書中,席勒曾經警告過人們房地產泡沫的存在。根據美國房地產經紀人協(xié)會統(tǒng)計,2004年人們購入的房產中23%都是為了投資。這直接導致了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fā),有著百年歷史的美國四大投資銀行之一雷曼兄弟公司轟然倒塌。

從2009年開始,中國的二手房市場開始崛起,帶動了整個房地產市場狂飆突進般的虛漲了4年,房地產的火爆使得房屋租金大幅上漲,傳統(tǒng)的門店式的商業(yè)零售不堪重負,然而厲兵秣馬7年有余的電商網站開始真正進入人們的生活。從2009年開始,以網上購書為代表的當當、亞馬遜都經歷了一輪年均增長過100%的高速蓬勃期,順利捱過瓶頸期的淘寶,用2011年的11月11日,一個人造的節(jié)日,確立了電商在中國互聯(lián)網領域的霸主地位。

潮漲,潮汐,100年,繁華時人聲頂沸,真假難辨,潮退后一片狼藉,相互踩踏。曾經掛在信誓旦旦的人們口中的趨勢與確定性,真如檣櫓灰飛煙滅,然而真正的革新者恰如冬雪中的一抹亮色,正待含苞怒放。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