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紅包大戰(zhàn)強化百度阿里移動支付集中度 新三板支付生存艱難

2016/02/12 11:10      王潘 編輯

春節(jié)紅包大戰(zhàn)已經逐漸趨于平靜,但其余溫正促使移動支付在中國的快速崛起,進而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

在中國移動支付市場,騰訊和阿里無疑兩大最有競爭力的兩大玩家。在紅包大戰(zhàn)前,二者就已成為移動支付市場的主角,此前最為外界所熟知的是,在滴滴打車與快的打車的競爭中,騰訊和阿里個投入數十億的天價補貼。

挖貝新三板研究院認為,在春節(jié)的紅包大戰(zhàn)之后,微信和支付寶在移動支付的地位將進一步強化,BAT在移動支付領域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94%,新三板支付企業(yè)現在支付、資和信和國寶通等生存艱難,需要找到細分的市場突破口才有發(fā)展的機會。

打車軟件補貼使得乘客和司機都逐漸接受用微信支付或者支付寶支付,不過,無論是在一線城市還是二三線城市,目前打車軟件的乘客都以80后的年輕人為主,因而移動支付的滲透率仍然很低。

在春節(jié)期間,有超過11億的現金被騰訊與阿里巴巴投放到紅包大戰(zhàn)中。而各種數據也足以說明,重金砸入獲得了理想中的效果,這次紅包大戰(zhàn)吸引了龐大的用戶參與。

微信官方公布的猴年除夕紅包整體數據顯示,猴年除夕當日微信紅包的參與人數達到4.2億人,收發(fā)總量達80.8億個,是羊年除夕10.1億個的近8倍。

而QQ公布數據顯示,共有3.08億用戶參與了刷一刷搶紅包。這三億多用戶共刷出了22.34億個紅包。除夕夜全球QQ用戶共刷了1894億次。而參與QQ“刷一刷”紅包活動的用戶中,90后占到了75%以上。

支付寶也在戰(zhàn)后公布成果:猴年春晚“咻一咻”總參與3245億次,在一小時內的互動數據超上一年春晚整場。

正如你所見,當身邊的父母以及比自己小很多的弟弟妹妹也開始通過微信、QQ或支付寶搶紅包時,移動支付已開始進入每個人的生活中。

隨著騰訊和阿里在全國各地的超市和學校周邊進行的補貼,更為年長的60后、70后和更為年輕的90后群體,已經開始逐漸接受通過移動支付工具購物或付款。為此,支付寶甚至還專門在每年舉辦了一次“雙十二”線下購物活動。

中國移動支付迎來巨頭混戰(zhàn)

實際上,隨著最近3年的瘋狂滲透,中國的移動支付已經初具規(guī)模。將中美的移動支付進行對比,無論是在用戶規(guī)模還是用戶接受度上,中國都已經后來居上,全面超越了美國。

在美國移動支付市場,蘋果姍姍來遲的“蘋果支付”和谷歌的“安卓支付”(谷歌錢包的替代品),以及三星對LoopPay的收購,屢屢成為新聞話題,但是在美國移動支付市場,PayPal才是毋庸置疑的老大,在美國的支付份額也是蘋果和谷歌的幾十倍。在中國,支付寶在移動支付領域占據市場份額超過50%,同時微信支付近幾年也在迅速壯大。

相比Paypal與支付寶,二者差距已十分明顯。早在2013年底,支付寶移動支付總金額就已超9000億元,遠遠超過硅谷兩大移動支付巨頭PayPal和Square移動支付3000億元的總和。

過去一年,蘋果、三星和谷歌都已相繼推出了自家移動支付系統。這些所謂的“數字錢包”工作原理大體相似,旨在取代銀行卡刷卡消費,使用消費者手中的智能手機來完成支付。

不過,有最新研究報告顯示,使用這些新支付技術的用戶并不多:在美國,大約有20.7%的iPhone 6/6 Plus以及iPhone 6S/6S Plus用戶曾使用過蘋果支付。

在這些使用過蘋果支付的用戶當中,有57%的用戶表示,他們在一周時間僅僅使用一次,而15.3%的用戶則表示,在一周時間他們從未使用過。對于三星Pay和Android Pay來說,這一數字就更低。

不過,由于中國用戶比美國用戶對移動支付的接受程度更高,在中國更容易迎來穩(wěn)定性增長。蘋果支付已經開始將中國市場視為下一個重要的增長區(qū)域。

最新消息顯示,蘋果支付已經加快入華節(jié)奏,目前已與國內多家銀行展開合作。與此同時,三星支付也有望在今年正式進入中國市場。這意味著,中國移動支付市場將進入巨頭混戰(zhàn)的局面。

政策導致兩級分化加劇

不過,中國移動支付發(fā)展面臨著市場兩級分化和政策上的不確定性。

隨著《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yè)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下稱“征求意見稿”)的出臺,明確定位了第三方支付的職能,即“支付通道”。第三方支付機構不是銀行,而給他人銀行賬戶轉賬的業(yè)務是歸屬銀行的,這條規(guī)定明確了第三方支付機構不可以做銀行的轉賬業(yè)務,銀行賬戶和支付賬戶之間的轉賬只限于本人同名銀行借記卡。

這意味著,一旦照此執(zhí)行,以后用戶將無法再通過支付寶等移動支付工具向他人的銀行賬戶轉賬。此舉必將導致用戶體驗大打折扣。

對用戶而言,人們經常使用到的支付寶和財付通等,由于征求意見稿在認證、額度和轉賬方面進行了嚴格限制,一些最基本的支付體驗也將大受影響,比如轉賬途徑變得繁瑣、轉賬成本提高以及到賬時間變慢。

征求意見稿已經影響到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基礎功能。更確切地說,受影響的不僅是第三方支付機構,還包括各大電商平臺,以及使用第三方支付的廣大用戶。

從2011年5月央行發(fā)布首批支付牌照起,目前全國范圍內獲得支付牌照的企業(yè)總數已經超過200家。在數量如此眾多的第三方支付企業(yè)中,真正能夠找到盈利模式或變現渠道的,僅僅只有寥寥數十家。尤其是中小支付機構面臨巨大生存壓力,前幾大支付巨頭如支付寶、財付通等占據了近80%的市場份額,剩下約20%的份額由其他中小型支付企業(yè)“搶食”。

相比支付寶、財付通等主流第三方支付都有自己的變現渠道,很多中小支付機構則面臨盈利模式單一,變現困難。同時,創(chuàng)新空間被壓縮,未來所能提供的增值服務也十分有限。

比如,此前有第三方支付將P2P托管作為最重要的收入來源,但隨著《互聯網金融指導意見》的出臺,P2P平臺被要求到銀行進行托管,而第三方支付則被冷落。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