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萬億經(jīng)濟刺激計劃:配套投資受限地方財力

2009-06-01 08:34:23      朱宇

  國家審計署日前發(fā)布的審計報告顯示,截至2009年3月底,審計抽查的18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335個新增投資項目,中央投資資金平均到位率為94%,但其中有的項目按工程進度地方配套資金到位僅為48%。

  從審計署的報告中,可以看出當前投資增長中隱藏的兩大風險:一是有些地方政府雖然爭取到項目,但苦于地方財力有限,配套資金不足,致使項目進展緩慢,影響了中央投資的效率;二是部分中央投資閑置,在地方財政監(jiān)察力量不足的情況下,存在被挪用的可能。

  兩大風險具有極強的關聯(lián)性,并且在現(xiàn)實中苗頭已顯。在一次全國財政系統(tǒng)召開的內部會議上,一名中部地區(qū)的地方財政專員就描述了他的困惑:該省某縣爭取到了一個大型水電站項目,中央資金已經(jīng)到位,但由于需要的地方財政配套資金相當于該縣一年的財政收入,地方實在無力承擔,項目圈了地,但是不能按計劃開工。與此同時,該縣財政支出捉襟見肘,地方政府有極強的沖動把中央資金先用到別處,給負責監(jiān)督中央投資資金運用的地方財政專員造成了很大壓力。

  這位地方財政專員的困惑并非個案,審計署在報告中就指出,“一些項目已到位資金閑置,還有個別地方虛報到位配套資金和工程進度,個別項目用新增投資償還以前年度拖欠的工程款,沒有形成新的實物工作量。”

  上述風險究其根源,在于地方財力嚴重不足,且短期內難有改觀。財政部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1-4月份,全國稅收收入同比下降了11.1%,一季度地方稅收同比下降了1.4%,出現(xiàn)了多年未遇的低增長態(tài)勢。此外,房地產(chǎn)市場蕭條,往日火暴的土地交易日漸冷清,使得地方政府以“土地財政”為主的預算外收入大幅縮水。

  考慮到地方政府的難處,國家發(fā)改委日前指出,4萬億投資中地方配套的28200億元,可以來自于地方財政預算,中央代發(fā)地方債、政策性貸款、企業(yè)債券和中期票據(jù)、銀行貸款以及吸引民間投資等。

  此外,4月末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下調11個行業(yè)的固定資產(chǎn)投資項目資本金比例,大大緩解了地方政府的配套資金壓力,有利于地方政府獲得銀行信貸的支持。

  相信有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以基建為主的大部分經(jīng)營性項目,其配套資金問題會很快解決。

  有難度的是商業(yè)銀行和民間投資不愿意參與的一些地方公益性項目,從目前情況看,“地方城投公司”發(fā)行的企業(yè)債券和中期票據(jù)、銀行貸款和民間投資都無法或不愿意惠及公益性項目。公益性項目將主要依靠地方財政預算、地方債和政策性貸款可以作為補充。

  迄今為止,財政部已先后代理23個省發(fā)行26期地方債,共籌資1118億元。但總額2000億元的地方債盤子太小,分解到各省也就幾十億的規(guī)模,難以解渴。而以政策性貸款作為項目資本金,還需配套政策支持。

  因此有專家建議,在目前銀行間市場流動性充裕的情況下,可以考慮修改預算,擴大赤字,增加地方債規(guī)模。同時,支持4萬億投資配套的資本金貸款辦法也需盡快出臺。否則,房地產(chǎn)市場一旦回暖,地方政府又將走回依靠“土地財政”的老路,那樣對中國經(jīng)濟的結構性調整,群眾居住水平的改善都將帶來不利影響。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