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破窗理論看巨災對股市影響

2008-05-20 07:50:22      s1985

    盡管才過去了5個半月,但今年已注定是一個多事之年。別的不說,僅大規(guī)模的自然災害就特別多。年初,南方遭遇了罕見的冰雪災害,時下四川汶川又發(fā)生了32年未見的強烈地震。

    災害對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了極大的損失,對于經濟的發(fā)展以及股市的運行,也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如果要研究2008年的中國經濟,或者是分析2008年的中國股市,恐怕都繞不開年初的冰雪災害與年中的地震災害。

    重建只增加無效益的經濟總量

    講到自然災害對經濟的影響,現(xiàn)在的人們很自然地會想到“破窗理論”。19世紀50年代,有個法國人巴斯夏在講授災難經濟理論時,舉了這樣一個例子:如果房屋上的一塊玻璃被打破了,這固然會造成經濟損失。但是,為了修復窗戶,人們必須去安裝新的玻璃,導致對玻璃的需求增加,并且拉動與此相關的其他產業(yè),從而最終創(chuàng)造出新的GDP刺激經濟。

    表面來看,這個推導頗為完整,于是有人把它歸結為“破窗理論”。應該說,“破窗理論”實際上是闡述了災后重建對經濟的影響作用,應該說在分析重建需求的傳導與擴散方面,的確有其獨到之處。不過,“破窗理論”也有其不完善的一面,因為災害的發(fā)生本身是對財富的破壞,災后重建則是一種修復性的行為,假設是按原樣修復的話,那么實際社會財富并沒有增加。

    增加的只是沒有效益的經濟活動總量,并且以消耗社會資源為代價。在這個意義上,人們更應該關注的是防止災害的發(fā)生,而不是“破窗理論”引發(fā)的預期。正因為這樣,在經典的災難經濟理論體系中,并沒有“破窗理論”太高的地位。事實上,即便后來黑茲利特將“破窗理論”予以系統(tǒng)化,也沒有得到多少呼應。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是,社會學中也有個分析犯罪現(xiàn)象的“破窗理論”,該理論似乎比經濟學中的“破窗理論”更有知名度。

    中國1998年發(fā)生了特大洪水,當時就有人引用“破窗理論”來分析水災對經濟的影響。當時的背景是亞洲金融危機還在蔓延,我國承諾人民幣不貶值,這樣一方面抑制了危機的發(fā)展,另一方面也使自己的國家面臨了很大壓力,經濟增長面臨滑坡的危險。在這種情況下,特大洪災的出現(xiàn),使得災后重建的任務大大增加,客觀上為政府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以刺激經濟提供了契機。

    “破窗理論”剛好適合當時的市場氛圍,因此在當時開始流行起來是很自然的。不過,隨著經濟環(huán)境的變化,特別是增長模式的轉變,近幾年來,人們對“破窗理論”的有效性、合理性也開始有了更多的質疑。今年年初冰雪災害發(fā)生后,就有人依據(jù)“破窗理論”,提出災后重建將成為松動銀根的一個轉機。但是幾個月下來,很明顯這個預期要落空。時下,面對破壞程度更大的地震災害,人們當然更不能沉湎于“破窗理論”而不能自拔了。

    宏觀調控因災松動跡象尚未出現(xiàn)

    前面提到,“破窗理論”的一大缺陷是沒有充分考慮災害對社會財富所造成的破壞及其所產生的后果,將落腳點局限在恢復與重建所帶來的經濟活動增量上。而面對災害,人們首先要評估的是災害所造成的損失。

    就以這次四川汶川地震來說,已經有海外研究機構在測算損失額了,初步估算是200億美元。不過,由于災情還在發(fā)展,這個估算顯然偏保守。也有國內研究機構評估,這次地震將影響我國GDP的增長約0.2個百分點;CPI上漲0.3個百分點;PPI上漲0.4個百分點;同時壓縮消費0.6個百分點;推動投資增加0.3個百分點。

    應該指出,在抗震救災還處于最緊張的關頭、災后重建尚未開始的時候,上述判斷盡管有其邏輯上的合理性,但精確度不會很高。但即便這樣,人們還是可以看到災害所帶來的巨大破壞。在這里,可以將地震的影響分三個方面來分析:

    首先,地震造成直接損失,包括幾萬人傷亡、大量房屋及基礎設施、生產設施被毀、災區(qū)生產停止等。應該說,由于這次地震的震中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程度并不是很高,因此雖然當?shù)負p失的絕對數(shù)很大,但是其在國家經濟格局中所占的權重畢竟不高,相對數(shù)有限。就目前了解的情況來看,在工業(yè)生產方面影響最大的大約有占全國約1%的發(fā)電與輸電能力受損。顯然這方面的損失是可控的。

    其次,國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與物力抗震救災。這個數(shù)字非常大,同時在調動相關人員抗震救災、并騰出通道與其他資源予以支援時,勢必對別的經濟活動產生“擠出效應”。不過,理論上抗震救災有個“黃金時間”,過了這個時間段救災的重點會出現(xiàn)改變,強度會有所下降。同時,我們的經濟體量已經很大,國家本身就有救災物資的戰(zhàn)略儲備,因此抗震救災的投入相對于國家的供應能力來說是有限的,這方面的支出也完全可以承受,不會因此嚴重影響到經濟運行。

    第三方面的問題就比較復雜了。今年,我國將執(zhí)行了多年的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該為從緊的貨幣政策,并且把“防止物價的結構性上漲變?yōu)槿嫔蠞q、防止經濟增長從偏快變?yōu)檫^熱”作為最重要的目標。實際上,政府在努力在控制通脹與保持經濟增長之間維持某種平衡。

    從1—4月份的情況來看,通脹壓力仍然很大,而制約經濟增長的各種潛在矛盾都在逐漸地暴露,宏觀調控進入到一個很關鍵的時期。在這種情況下,特大地震災害的突然出現(xiàn),對經濟運行會有一定的干擾,從而使得在進行決策時所面臨的不確定因素進一步增加。和年初一樣,現(xiàn)在也有人認為地震災害的出現(xiàn)有可能使得調控有所松動。但必須承認,現(xiàn)在還看不到出現(xiàn)這種變化跡象。

    進而言之,“破窗理論”所提出的以擴大經濟活動增量的辦法來刺激經濟的思路,在現(xiàn)在似乎沒有得到響應。以后的情況會怎么樣?根據(jù)現(xiàn)在所披露的信息還很難預期,人們只能說地震增加了宏觀調控的難度,也使得經濟運行增多了新的變量,增添了困難。這個問題,顯然要認真加以關注,并不能簡單地靠“破窗理論”來引導解決。

    不必夸大地震災害對股市影響

    理論上說,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它對于經濟運行狀況乃至相關政策變化,都會有反應。實踐也表明,在大的自然災害發(fā)生后,股市會根據(jù)具體情況當即作出強烈反應。

    1998年洪水災害時,股市表現(xiàn)的相當疲弱。今年年初冰雪災害發(fā)生時,股市也連續(xù)好幾天大幅下跌。至于這次地震災害,大家都記得當消息傳出后,股市迅即掉頭向下,次日更是再度下跌。

    不過,這只是一種短期的表面現(xiàn)象。股市對自然災害的反應很復雜,一般來說首先會選擇下跌,隨后又會依據(jù)災害的具體情況,形成對某些具有抗災概念股票的炒作行情。而大盤的最終運行態(tài)勢,還是會依據(jù)當時的經濟狀況而定。換言之,只要自然災害沒有使得經濟運行態(tài)勢出現(xiàn)本質上的改變,那么這階段股市的走勢不會出現(xiàn)趨勢上的改變——自然災害只是短期行情的某種擾動因素而已。

    我們可以看到,1998年洪水災害時,股市本身就處在調整格局中,因此當時不過是讓弱勢態(tài)勢變得更弱一點。今年年初,股市的內在調整壓力很大,冰雪災害的發(fā)生使得原本就要回落的股市加快了下跌的步伐。而這次,本來大盤已經在政策的推動下,開始走出底部試圖上漲。此刻遭遇到地震,自然會對行情發(fā)展形成負面因素。

    不過,這方面的因素隨著時間的推移,不久就將得到消化,所以幾天以后,行情還是回歸到原有的軌道。現(xiàn)在可以說,地震對股市行情所形成的總體沖擊已經過去,接下來的大盤走勢,更多地需要宏觀政策指引,在釋放利空、消除不確定性之后,再有所表現(xiàn)。當然,地震本身也是一個不確定性,多事的2008年可能還會出現(xiàn)更多的不確定性。

    但是這些不確定性未必會影響整個宏觀經濟政策。在這個意義上,投資者關注地震之類突發(fā)事件對經濟、對股市的影響是必要的,但是不必過于夸大這些因素。進一步說,在這里實踐“破窗理論”的操作空間并不大。

    當然,對于具體的股票來說,地震的影響就不那么簡單了?,F(xiàn)在,人們比較關注救災對醫(yī)藥用品需求的增加以及災后重建對水泥等建材需求的擴張,因此相關股票出現(xiàn)了一段比較明顯的上漲行情。這里有些是合情合理的,有些則未必。譬如水泥,考慮到它的運輸半徑,把所有水泥類上市公司的股票都封上漲停,只能是一種低劣的題材炒作。

    根據(jù)海外市場經驗,大地震以后的一段時期,建材方面的需求確實會比較旺盛。這類股票上漲是大概率現(xiàn)象,問題在于對具體的公司要進行具體分析。在筆者看來,由于國內上市公司眾多,對于那些與抗震救災及災后重建有關聯(lián)的,要細細梳理,不能盲目。

    同樣還是這句話:因為有“破窗理論”,所以在股市方面將地震利空當利多來做,寄希望于出現(xiàn)一波大行情,特別是形成什么“抗震板塊”,這實在很幼稚。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