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后交易有效完善做市轉讓 明星藥企競價轉做市

2018/01/30 09:17      王建鑫

全景網1月29日訊  新三板進入競價時代已兩周有余,三板做市指數暫未能止跌上揚。從前兩周新三板市場交易情況來看,市場流動性在短期內受交易制度的變更影響,并未有所提升。

交易制度變更后,原協議轉讓股票成交額受影響較大,而做市股票受影響程度并不明顯。值得一提的是,盤后交易成交額占比達六成以上,成為新規(guī)實施后的最大亮點。

由于目前集合競價交易實施時間較短,新三板企業(yè)變更轉讓方式的情況暫時不多,僅2家主動申請轉為做市轉讓交易,而合全藥業(yè)也成為集合競價交易實施以來,首家由競價轉讓變更為做市轉讓的公司。

交易制度變更對原協議轉讓股影響較大

新交易制度實施首周,新三板市場成交額合計21.81億元,大幅低于2017年的平均水平。

在此之前,新三板市場周成交額基本穩(wěn)定在40億元左右,新交易制度公布后,周成交額僅有過去正常時期一半左右的規(guī)模。新三板市場的流動性短期內受交易制度的變更反而出現一定程度收縮。

截至1月26日,三板做市指數收于954.68點,環(huán)比下跌1.19%。第二周(1月22日-26日),新三板市場成交總額22.96億元,比第一周增加1.15億元。

然而第一周的五個交易日內,做市股成交總額合計8.99億元,集合競價股票成交額合計12.82億元,僅占比58.79%。這一比例低于新規(guī)實施前協議轉讓成交額占近八成的比重。

第二周集合競價總成交15.53億元,占總成交額的67.73%。相對于首周,集合競價成交額有所上升。

從上述情況來看,交易制度的變更對原協議轉讓股票成交額受影響較大,而對做市股票影響并不明顯。

截止2018年1月29日,總計有1326家公司選擇做市轉讓;10277家企業(yè)選擇集合競價轉讓,其中851家為創(chuàng)新層企業(yè),9426家為基礎層企業(yè)。

盤后交易成新規(guī)亮點

1月15日-19日,盤中競價與做市交易成交額合計達7.98億元,盤后協議轉讓成交額合計13.83億元,盤后協議轉讓成交額占比達到63.4%,成為新交易制度實施后的最大亮點。

從集合競價首周的交易情況來看,做市股盤中交易額為5.09億元,盤后協議轉讓成交額合計3.9億元;集合競價盤中成交額2.89億元,盤后協議轉讓成交額合計9.93億元。

聯訊證券研究院研報指出,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盤后協議轉讓已成為做市制度下的補充交易方式,為參與做市股票的投資者選擇大宗交易提供了順暢的渠道;盤后協議轉讓已成為集合競價制度下的主導交易方式,多數參與競價股票的投資者仍習慣沿用原先協議轉讓的交易思路,主動試水集合競價的投資者并不多。

而在第二周,盤后協議轉讓仍占較高比例,1月26日,盤后協議總成交額為3.2億元,占當日總成交額的65.7%。

對此,新三板知名投資人周運南也表示,盤后協議大宗交易總量會一直高過盤中集合競價和做市轉讓兩者的總量,這也真是反映了新三板交易的特性。

合全藥業(yè)成新規(guī)后首家競價轉做市企業(yè)

新交易規(guī)則實施后的兩周,僅2家企業(yè)宣布由競價轉讓變更為做市轉讓,新增的兩家做市轉讓企業(yè)為合全藥業(yè)(832159)和武侯高新(871326)。

作為新三板的明星公司之一,合全藥業(yè)也是集合競價實施以來,首家由競價轉讓變更為做市轉讓的公司,其首批做市商達15家,包括中金、國泰君安等。

實際上,合全藥業(yè)在二級市場的成交一直較為活躍。1月16日,合全藥業(yè)曾以1997.48萬元的成交額,成為當天集合競價股票中成交量最大的公司。合全藥業(yè)為創(chuàng)新層企業(yè),一天有五次機會撮合交易,為何合全藥業(yè)仍選擇做市轉讓?

對此,合全藥業(yè)的董秘邱根永曾對媒體表示,“現在開始做市轉讓并沒有什么特別的原因,一方面我們申請做市需要時間走流程,另一方面是我們期待盤后大宗的推出。我們很看好新三板,做市也是非常好的交易制度,與大宗交易相匹配,能更好地滿足合全目前的交易需求。”

合全藥業(yè)于1月24日起正式變更為做市轉讓方式,做市首日合全藥業(yè)收盤價為45.41元/股,總市值198億元,對應市盈率42.52倍。

另一家同樣變更為做市轉讓的企業(yè)為武侯高新,其首批做市商為3家,截至1月29日盤后,其股票報收6.02元/股,總市值80.2億元,對應的市盈率達211.87倍。

由于做市商不足兩家,雅安茶廠和天呈醫(yī)流兩家公司的股票轉讓方式將被強制變更為集合競價轉讓。此外,曾經讓眾多集郵黨“關燈吃面”的邁奇化學,近期也對外宣布擬由做市轉讓變更為競價轉讓。

 

聲明:本文來自  解讀新三板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