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高14.5億墜落0.44億元 ST行悅市值“閃崩”復盤

2017/07/20 09:18      龐華瑋 王建鑫

最近ST行悅的“1分錢事件”給新三板帶來隱憂。

7月13日,曾經的明星股ST行悅(430357.OC)成為第一家被做市報價1分錢的新三板公司。當日股價暴跌60%多,此后股價一直低迷,而此前部分參與公司定增的投資者浮虧甚至已高達95%。

ST行悅的股價大跌無疑帶來了極大傷害,ST行悅有765位中小股東,包括眾多自然人股東、做市商、投資公司都受影響,有市場人士甚至把砸盤的ST行悅稱為“絞肉機”。

在接下來幾天內,ST行悅的壞消息一個接一個出現(xiàn):高管離職,做市商退出。

不過,好消息也開始出現(xiàn)。7月19日晚,ST行悅公告,董事長、總經理俞豐偉增持20萬股。那么,這會是ST行悅的轉機嗎?

事實上,ST行悅并非個案,大批新三板企業(yè)或遭遇類似的風險。

1分錢報價

2017年7月13日9點半,剛恢復股票轉讓的ST行悅以0.92元開盤,并且很快進入跳水模式。

當日下午,0.01元的買入價格出現(xiàn)在ST行悅的股轉系統(tǒng)報價頁面。

這個0.01元買方報價的這筆報價沒有成交,不過卻創(chuàng)造了做市最低報價史,在做市圈內卻轟動一時。

當天,ST行悅最高是開盤價的0.92元,最低探至0.19元。截至下午3點,其最終以0.35元/股收盤,全天暴跌63.16%,成交金額330萬,換手率高達10.30%。當日創(chuàng)該股票做市以來的最高跌幅和最低股價。

而在ST行悅停牌前一個交易日——4月28日,其收盤價為0.95元。就這樣,曾經市值高達14.5億元的行悅信息,在7月13日復牌化身“ST行悅”后,市值僅剩4438萬元,僅當日就跌去了六成。

那么,做市商是如何看待新三板詭異的“1分錢報價”呢?

7月19日,一位券商負責做市商業(yè)務的人士告訴記者,“這1分錢買單報價,有可能是ST行悅某個做市券商持倉小于1000股,觸發(fā)賣出豁免。它與賣單不同,買單不用發(fā)退出函也能觸發(fā)豁免,三天內恢復就行。”

根據(jù)《新三板掛牌公司規(guī)范發(fā)展指南》規(guī)定,做市報價不設漲跌幅,但做市商每次提交做市申報應當同時包含買入價格和賣出價格,且相對買賣差價不得超過5%,申報價格的最小變動單位為每股0.01元。其中,做市商持有庫存不足1000股時,可以免于履行賣出報價義務。

簡單來說,1分錢買單報價,可能是清倉了的某個ST行悅做市券商,此時沒有買入股票的打算,因此就給出一個一分錢的最低價,從而避免買入ST行悅的股票。當然前提是,做市券商持倉小于1000股,可以免于履行賣出報價義務,不被5%的買賣價差限制。

上述券商人士表示,一般做市商都不敢隨便報出1分錢,否則在當天可能領到一張函:沒有履行做市穩(wěn)定價格的義務,導致價格劇烈波動。

接下來的4個交易日,ST行悅收盤價在0.35元上下波動,7月19日的最新收盤價再次定在0.35元。

由于ST行悅有765位中小股東,暴跌波及面十分廣泛。包括眾多自然人股東、做市商、投資公司都受影響。

明星股的殞落

那么ST行悅為什么會復牌后砸盤?曾經的首批做市公司,新三板第一代“明星股”,怎么突然走到這一步?

ST行悅曾經是投資者的寵兒。在掛牌的三年多時間里,ST行悅共完成三次定增融資,其分別在2014年8月、2015年1月、2015年10月融資1700萬元、5850萬元、1.67億元,價格分別為2.5元/股、3.9元/股、6.66元/股。目前0.35元的收盤價較之以往的高定增價,最高已縮水95%。

13日遭遇砸盤后,ST行悅晚間發(fā)布《股票異常波動公告》指出,“近期存在一些互聯(lián)網媒體或個人對公司進行了報道和評論,對公司目前情況多有指責。公司認為網上流傳的關于公司的言論,除了我司已經公開公告的信息,多為不實報道或猜測。”

ST行悅同時表示,針對該事項,目前已經報警,公安機關將展開調查。

2016年年報顯示,ST行悅營業(yè)收入為9938萬元,同比減少3.32%;凈利潤為-978萬元,由盈轉虧。

不過,比虧損更要命的是,在6月30日ST行悅公布年報時,其年報審計機構中興財光華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

審計機構認為ST行悅內控制度存在重大缺陷,大額資金支付缺乏有效監(jiān)管;審計機構無法獲取充分審計證據(jù),證明部分貿易款項是否存在;無法證實部分應收賬款真實性。

7月4日,ST行悅被股轉公司實行風險警示,證券簡稱由“行悅信息”更改為“ST行悅”。

除此之外,ST行悅還存大額預付賬款不能回收風險,其3個銀行賬戶也被法院凍結。

事實上,ST行悅的變臉事出突然,2017年4月27日,此前身為“明星股”的ST行悅忽然宣布,公司無法按期披露年度報告。隨后公司在5月3日暫停股票轉讓。直至6月30日公布2016年年報。

近三個月以來,ST行悅的壞消息一個接一個:4月27日,公司董事會稱,原董事尚志強提出辭職;5月25日,公司副總經理宋慶磊提出辭職。6月2日,董事長、總經理徐恩麒提出辭職,此后徐恩麒累計將所持占公司總股比19.72%的股份(2500萬股)質押出去,占其個人持股的92.69%。7月14日,財務總監(jiān)申琳提出辭職。7月17日,董事、副總經理茹麟提出辭職。

而做市商也在逃離。7月17日,長江證券公告退出為行悅信息股票提供做市報價服務。此前ST行悅有21家做市商,至7月19日,Choice數(shù)據(jù)顯示,僅剩15家做市商。

做市商的退出潮或仍將繼續(xù),為ST行悅提供做市服務的一位券商人士向記者表示:“做市商退出理由很多,行悅信息這種屬于經營出現(xiàn)重大不確定性,正常的機構投資人,基于風險控制,做市商都會退出。做市商不愿提供報價都可以退,但需要說明合理原因。”

事實上,ST行悅的投資風險并非新三板的特例,7月6日,復牌后的易所試(430309.OC)一天之內暴跌85%,當時也被稱為新三板的“最慘事故”。

而據(jù)Choice數(shù)據(jù)統(tǒng)計,2016年年報審計工作完成后,11194家掛牌公司出具了2016年財務報表審計報告。其中,出具“標準審計報告”10938份;帶強調事項段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154份;保留意見審計報告59份;無法(拒絕)表示意見報告39份;否定意見報告4份。

業(yè)內人士認為,那些未獲出具“標準審計報告”的掛牌公司,像ST行悅一樣,有潛在投資風險。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