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飯否和海內

2008-05-21 00:43:43      s1985

    2008年的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是FaceBook年,僅從現(xiàn)在有的類FB的產品數(shù)量就可以看出來,類似的理念、類似的頁面結構、類似的模式等等,使FB確實成為了國內

    互聯(lián)網(wǎng)新產品教科書級的范本。說到FaceBook不能不提一個人,兩個站

    一個人,王興;

    兩個站,校內、海內。

    王興對國內FaceBook模式的推動是肯定的,校內的成功也讓許多人看到了王興個人的能力和FB模式的強大所在,但是王興畢竟也是人,不是神,在走下神壇后終究也是要面對當人所面臨的各種難題與困惑的。

    一、飯否模式轉換后的陣痛

    互聯(lián)網(wǎng)某知名產品牛人曾經(jīng)說過“最好的模式就是抄襲別人的成功模式!”,這話有些絕對,但絕對有道理!校內的成功就是最好的一個例子,當然這不全是模式抄襲的成功,與王興團隊超強的執(zhí)行力和對產品的理解能力都有關系,所以校內是成功的,而校內的成功也與當時所處的環(huán)境和形式有許多關系,在離開校內后,王興開始了第二次的創(chuàng)業(yè),這一次王興一樣是選擇復制模式。

    飯否的推出確實又在國內引起了不小的動靜,不僅Twitter這種模式在飯否后如雨后春筍般在國內出現(xiàn),連飯否這樣的域名組合也一時間成了最搶手域名,什么吃否、喝否、忙否、閑否、爽否、玩否等等,否字輩域名也是好一陣熱鬧。

    但實際上我們也可以看出來,類似Twitter這樣的模式在今天看來是不成功的,我們的情況與國外不同,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從來就是江湖之地,惡意競爭,互相拆臺…… ……,而同時我們的信息溝通,傳輸,以及信息傳輸介質的多樣性遠沒有國內發(fā)達,再加之沒有很好的商業(yè)模式,產品形態(tài)過于單一,想基于這個應用基礎之上的外圍擴展也沒有很好的形成,所以現(xiàn)在基本上做Twitter的國內朋友們也是活得很累,做得很難的一種半死不活狀態(tài)!

    飯否從2007年初上線以來,目前流量各方面也是穩(wěn)步下降,日UV≈1萬左右,單用戶PV≈5左右。再看其他同類型的網(wǎng)站數(shù)據(jù)則更不值得一提。

    二、回歸本行,重操舊業(yè)

    牛人不是萬能的,不要去相信一個人會開發(fā)C語言、VB、JAVA、會修下水道、油工、木工、家教、表演、小品樣樣精通!如果有這樣的人,那他就是神,因為他做了人做不到的事情,但事實是不可能的。王興很相信這一點,所以他在認真分析思考過飯否當時的現(xiàn)狀后,也是一樣看到了這一模式的問題,而這樣的問題顯然不是他能解決的。所以王興回過頭來還是操起老本行,還是回歸到FaceBook上來也就不足為奇了,因為他知道他不是萬能的,不是搬一個國外模式就能像校內一樣火一個的!

    很巧合,校內上線是2005年11月,二年后的2007年11月王興再次推出了海內,時間上的巧合也許體現(xiàn)了王興對于海內寄予的希望,他希望海內能像校內當年一樣風光無限!

    三、細說海內

    海內到今天為止,注冊人數(shù)10萬人,每天的活躍用戶大約在2萬人左右,PV能保持在30萬左右,人均PV的供現(xiàn)可以看出來還是很高的。

    根據(jù)我用海內一段時間以來的感觸,社區(qū)相對太高端,發(fā)展必然遇到瓶頸,每天活躍用戶相對比較固定,圈子也就這么大,再怎么玩也就這么幾個人,一樣存在模式難以靈活應用,商業(yè)價值無法迅速展開的問題。

    我之前在海內寫過一篇日志《海內為什么不加入RSS內容訂閱》,當時提出這一觀點的理由是覺得在海內當時的產品模式上這一功能應該是順理成章應該有的,但同時也正如譚晨輝在下文回復的一樣,這些功能的加入可能會將社區(qū)的高端化再提高一個層次,曲高和寡!而海內自身的高端化定位必然會越走越難,看看現(xiàn)在的天極、聯(lián)絡家、Xing網(wǎng)就知道在中國這有多難做。果然如大家所想的海內加入了RSS功能,只不過這次是直接與鮮果合作了,效果怎么看看再說。

    再預測一下,海內在將影評整合進來以后,可能會逐步將圖書、音樂也整合進來,這樣DouBan可能會很難受,但這估計是遲早的事情!

    四、海內的未來之路

    就我個人來看,海內現(xiàn)在同樣遇到了當初飯否遇到的問題,海內并沒有像王興所想的那樣繼續(xù)校內的輝煌,反倒又一次像飯否一樣助力于國內FaceBook模式的推動,再次推動了一個模式,一個域名規(guī)則!

    不論王興是否承認,在我看來,海內現(xiàn)在發(fā)展已經(jīng)到了一個相對的極致點,在這個基礎上如果還依造現(xiàn)在的狀態(tài)是很難有所突破的,也許不僅之后我們可以得到證實。海內需要做得就是盡可能回歸一些用戶的理性分析,不要讓自己站得太高!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