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設計這些年:技術產業(yè)向時尚產業(yè)的長途跋涉

2013/12/27 08:55      王玉龍

導語:每當被問道,除了蘋果外還有哪些是設計主導的成功公司時,我總會遲疑一陣。不是因為像法拉利和宜家它們在我心中不算是成功,我只是在想,為什么只有蘋果能引發(fā)全世界人對設計的關注?我發(fā)覺人們愛蘋果不是因為它的如何設計,而是因為從蘋果誕生以來喬布斯就力圖結合最潮的技術把其硬件和用戶體驗都做到極致。

傳統(tǒng)眼光將設計和市場等閑視之,認為都是為了把東西包裝得更符合用戶口味兒。就像是女為悅己者者容一樣。但到了電腦技術產業(yè)飛速發(fā)展的 80 年代,企業(yè)已不僅僅把設計看做是對產品外觀的包裝了。喬布斯視設計為蘋果產品開發(fā)的核心。設計師不是包裝產品的人,而是向技術人員提出需求,令他們去實現。這樣的做法在早期頗有些冒險,因為這使得蘋果產品價格更高,且有標新立異之嫌。然而幾十年之后,這種設計為上,技術輔助的策略使得蘋果在緊張競爭的市場環(huán)境中保持著頑強的生命力。

1976 年,喬布斯和沃茲尼亞克在一個車庫里生產出了第一臺蘋果電腦。接下來出現了標志著成功的 Apple II 。在當時個人電腦不像現在這么常見,想要買一臺電腦需要花費數千美金。當你買了一臺回來之后需要把它嵌在自家的墻中,而它在大部分時間什么都不會做,只是會閃爍著熒光屏,在你輸入任何東西時都提示你,語法錯誤。

1982 年,喬布斯任命了德國設計師 Hartmut Esslinger 負責塑造蘋果的設計語言以及獨特風格。喬布斯將精致與經典結合的設計理念引入市場時就吸引大量早期用戶。喬布斯教會這些技術人員如何在數字時代玩味設計。蘋果大部分產品的圖標融入了 Esslinger 的“白雪”設計語言。Esslinger 的《保持簡單》的書中也充滿著大量具有“白雪”風格的產品原型。其中有一個叫麥金托什機原型。這款電腦以其親和的外表顛覆了人們對于電腦形象的認識。Esslinger 可算得上是真正的夢想家。他跟喬布斯共事的那段時期電腦的作用還很有限,可他敢于去想象這個小方盒子總有一天能發(fā)揮出巨大的能量。憑著堅定的決心和一絲不茍的做事態(tài)度,Esslinger 一點點的去實現自己的設想,將電腦改造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當喬布斯 1985 年被蘋果的總裁 John Sculley 趕出蘋果以后,Esslinger 不再為公司設計。在接下來的十年里,蘋果開始走向下坡路。微軟改進了 Windows 使得其能夠適配 Mac,而蘋果的硬件設計不再引領潮流,大部分只是一些馬后炮式的表面工作。

到了 1997 年喬布斯重新出任 CEO 時,當時的首席設計師 Robert Brunner 剛剛辭職。他的副手 Jonathan Ive 也正考慮離開。而后 Ive 決定再留下看看,他和他的團隊在接下來的時間里做出了許多令人難忘的產品。他們做出的半透明糖果色的 iMac 力挽了蘋果股價的下滑,接下來的在蘋果的一系列設備從 iPod,到 iPhone 再到 iPad,都與他們有千絲萬縷的關系。

拿著蘋果的任何一款設備都能感受到 Ive 的設計天才所傳達的精致。 Ive 年輕的時候在英國是一名工匠,往往親自設計草圖,親手操刀。這導致他在細節(jié)上特別較真,有一次他曾因為在 Power Mac G4 用哪種型號的螺絲越級和喬布斯大吵了一架。在這別人看來是微不足道的原因,對他卻至關重要。就像是一個經驗豐富的大廚,他會知道使用不同地區(qū)的食鹽做出來的菜味道都會完全不同??扇绻麊滩妓箾]把設計拔到如此重要的地位,那他的天才也只能浪費。對喬布斯來說,設計不是選擇塑料還是鋁合金,盡管這種選擇往往很重要。偉大的產品應該是完美的工業(yè)制造品,同時能在市場上為蘋果帶來利潤的。也是說,要生產一個正確的產品不只需要 Ive 定義的完美的鋁,它的原材料還得是 CEO Tim Cook 能夠接受的價格。雖然表面上看蘋果的領導人就是一幫穿著黑色高領毛衣的家伙,但真正決定這家公司命運的是他們如何在設計中整合供需匹配的邏輯。

在過去的十年,蘋果繼續(xù)保持著他們整合的設計哲學,從引導早期接用戶到后來的主流消費者,使得他們都想要一臺電腦。這家公司早期在設計上的投入已經還清了,因為對消費者來說新技術的邊際效應正在減退。在過去,尖端技術是購買決策的主要驅動,吸引我們的總是更快更強的技術,比如更快的處理器來玩游戲,或者更大的空間來存照片。但現在我們不再關心設備的配置,而是關心用戶體驗,以及它們讓我們看起來怎么樣或是它們是否能改善我們的生活。電腦設備已經走向成熟,而設計正在成為決定性因素,技術產業(yè)正在向時尚產業(yè)靠近。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