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utta:另類玩Web 2.0 站方主導 分類更細

2008-05-03 17:35:58      s1985

    月初有個新網(wǎng)站「Strutta」開站了,創(chuàng)業(yè)家Danny Robinson是加拿大溫哥華人,之前曾創(chuàng)過大名鼎鼎的Peerflix和Spinway,其中Peerflix在取名上直接和上市公司Netflix杠上,代表的是Web 2.0與Web 1.0的對抗,創(chuàng)業(yè)以來一直很受硅谷人的關注。不過后來顯然2.0還是創(chuàng)不出一片天,上個月Mashable更曾傳出,Peerflix由于找不到足夠支撐其成本的獲利模式(它的成本包括幫使用者付郵資),Peerflix即將在4月23日關站!但,話說到今天,從23日至今已經(jīng)過了一個多星期,Peerflix好像還活得好好的。

    無論如何,這位創(chuàng)業(yè)家的新作已經(jīng)出來了。有趣的是,他應該對所謂的「Web 2.0」有了很沉痛的認識,沒錯,DVD家里人人有,但愛看的網(wǎng)友就是會跑去和Netflix租,想耗時間到你家Peerflix慢慢找其他人舊的DVD畢竟有限,然后想付費的更是有限。于是,我們可以看到,這個Strutta雖然還是使用者貢獻內(nèi)容的網(wǎng)站,但做法與Web 2.0一般非常不同。

    Strutta這個網(wǎng)站基本上提供的,其實就是一個「影片競爭」的平臺,這類點子不算新了,比如之前曾寫過的臺灣新銳創(chuàng)業(yè)團隊Recordcup就已經(jīng)推出類似產(chǎn)品(這個團隊這次到DEMO為團友,實力派,非常優(yōu)秀),Record團隊在幾個專案忙身之下仍持續(xù)為Recordcup改版,Recordcup目前每個影片都有「題目」,每天都有一~三則新影片上來,不過,可看出這些新影片大多都是「自創(chuàng)新題目」,而新題目也可讓網(wǎng)友自己去發(fā)起。而TechCrunch兩周前也將Strutta與同類網(wǎng)站iBeatYou相比較,iBeatYou和Recordcup較為類似;而西雅圖專欄作家John Cook則將Strutta與MobIncentive比較,MobIncentive主要讓網(wǎng)友提出一個建議,讓其他人投票或捐款跟隨。這些比擬其實都不太正確,上述競爭者都是在鼓勵網(wǎng)友自由的上載新的競爭題目,到最后,雖然看起來「好像很多題目」,但也表示「很多好玩的沒有被涵蓋到」。使用者上傳一則影片,最不想傳的或許是當那個題目的「第一個」或「第二個」,因為上面也沒啥人,有何好玩?最好玩的或許是在當?shù)谌齻€到第三十個,然后等到滿三十個時大家可能又覺得「太多了」,或許又會停止,直到已經(jīng)有了第三千個,因為已經(jīng)人人都在談這件事,或許又有人想搶流行上傳了。到底要怎么操控這一群人,最重要的還是「取題」。

    看看Strutta的題目,他們將競爭的「題目」叫做「Games」,如這里包括了「最好玩的寵物」、「最棒的特技高手」、「最美味的大廚」等等。網(wǎng)友,是取不出這種「好題目」的。好題目可能就像網(wǎng)站的制作過程,各別都要經(jīng)過市場分析,了解一下使用者族群分布與size.這「題」,應該直接就由網(wǎng)站自己取,網(wǎng)友來「配合」才是。而且一開始就講清楚這是站方取的,從第一個網(wǎng)友就開始配合,不得自開新題,因此當一個題目終于有了五個網(wǎng)友上傳,不會是「愈走愈歪」,而是「愈走愈正」。而且,我將Strutta看作是一個站方出題、網(wǎng)友競爭的「集合遊戲」,一邊競爭,一邊其實是在「集合」。

    「集合」什么?我們該問的是,為何這些「厲害的人」,在平常有機會和身邊人比較以后,還要把自己貼到你這個網(wǎng)站來?大家平常都有事情要做,讓他們要想「風光」的這個動力實在太小了。我們應該研究的是,為何此人當初會想「練」這個?或者訓練狗狗、小寶寶做這個那個?也沒為什么,只是覺得這樣很炫,然后他們就想「更上一層樓」,或為自己的程度下一個公定的「指標」(我到了第x級囉?。?,就可以從中得到成就感。所以Strutta這個網(wǎng)站,是在幫網(wǎng)友和其他同樣厲害的「網(wǎng)友」作「集合」。他們名義上是在競爭,但其實是在與對方「集合」,判別自己到何處,甚至交朋友?!讣稀沟倪^程中,「排行榜」(leaderboard)的設計也很重要了??纯碨trutta的「排行榜」就知道它的設計,它除了比較所有的參賽者的分數(shù)外,也依「國家」來比較!目前站上第一名是美國,第二名是加拿大,第三名是英國,第四名是德國,第五名是澳大利亞,同國的同題目的,他們真的從競爭者關係變「伙伴」了,這樣一個網(wǎng)站的「使用動機」就就豐富起來了。

    有趣的是,若以全球市場來看,我覺得或許連Strutta的方法也太粗糙。最有「集合」需求的,或許其實是要更細類的,尤其是,「全球公定的細分類」。所謂「全球公定的細分類」,就是大家都認定的某個小分類,里面有些專家就是在里面,但這些專家在國內(nèi)平時「找不到十個知音」,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多厲害,將它們集起來,長尾效應就出現(xiàn)了。譬如連「潛水」我都嫌太大,「魔術」我也嫌太大,因為他們平常就在居住地附近比一比就比出大小了,沒必要到網(wǎng)站上再比。

    假如不走全球,就只是將local的網(wǎng)友串連,也可以到臺北市的社區(qū)活動中心的公告欄去看看,你會發(fā)現(xiàn),整個留言板上,幾乎全都被同一種「課程廣告」給占滿了。你知道是哪種課程嗎?這一種課程,各式各樣的,什么老師都有,什么細分類都有,而且個個都是「全球公定的細分類」,貼滿了布告欄,這個機會Strutta也有看到,但它看得「不夠細」。

    戰(zhàn)線縮小,容易操作;容易操作,就容易成功。許多需求已經(jīng)擺明了在實體「有市場」,接下來就由站方主導,誘使這些人到線上,在全球的舞臺上享受前所未有的成就感,應該是個蠻有希望的創(chuàng)業(yè)機會。

相關閱讀